高级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

0534-5045588

人防出入口的防护及防毒

来源: 时间:2022-12-14 13:19:57 浏览次数:

人防出入口的防护及防毒


DOMESTIC ADVICE
01
一、 出入口分类与特点
图片

     人防工程出入口按设置位置可分为室内出入口、室外出入口和连通口三类。

1、室内出入口:是指通道的出地面段(即无防护顶盖段)位于地面建筑或人防工程上部建筑范围以内的出入口。其设置通常与上部建筑的楼梯间同位置,战时空袭后,由于建筑物的倒塌,室内出入口容易被堵塞,因此室内出入口通常只能用作工程的战时次要出入口。

2、室外出入口:是指通道的出地面段位于人防工程上部建筑或地面建筑范围以外的出入口。由于其出地面段位于上部建筑范围以外,与室内出入口相比,空袭后被倒場物堵塞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室外出入口一般用作工程的战时主要出入口。有些工程虽然敞开段位于上部建筑范围以外,但因过于贴近上部建筑,当上部建筑倒塌时,极易被堵塞,因此需在敞开段上方设置防倒塌棚架。

3、连通口:多个人防工程之间在地下相互连通的出入口。


    人防工程出入口按战时使用功能可分为: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备用出入口和设备安装口等。


4、主要出入口:战时空袭前后能保证人员或装备不间断地进出,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在战时应不易被破坏和堵塞,并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以便在各种条件下保障人员、车辆方便地进出。对于内部有人员的人防工程,为了保障人员在染毒的情况下能够进出人防工程,需要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防毒设施,为提高防毒效能其尺度应在满足各种防护设施安装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越小越好。因此,主要出入口并不一定是人防工程中最宽敞的出入口,应以满足战时使用要求和防护要求为前提。

5、次要出入口:主要供平时或战时空袭前使用,次要出入口可不考虑防堵塞措施,因而室内出入口(如楼梯间)即可作为次要出入口。一个人防工程可根据需要设一个或者多个次要出入口。

6、备用出入口:平时一般不使用,战时在必要时(如其它出入口被破坏或被堵塞时)才被使用的出入口。备用出入口应在空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和堵塞。备用出入口一般采用竖井式,因而往往与通风竖井结合设置。

7、设备安装口:与地面建筑的设备安装口相似,是大型设备(如大型通风机、柴油发电机组等)无法由正常出入口进出时,而设置的专用孔口。设备安装完毕,此口即可进行封堵。

图片


02
二、出入口的形式
图片

     按平面形状,出入口分为直通式出入口、单向式出入口和穿廊式出入口。按纵坡度,出入口分为水平式出入口、倾斜式出入口和垂直式出入口。选择出入口形式的主要原则是,除满足使用条件外,主要针对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特点,增强出入口的防堵塞能力,以及减少作用于出入口通道内防护密闭门的压力。下面主要针对按平面形状分类的出入口形式,分析其使用及防护特点。

1、直通式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无转折的称为直通式出入口,如图4-17所示。直通式出入口形式简单,出入方便,造价较低,但对防炸弹射入和防早期核辐射及防热辐射不利;特别是遭核袭击后,大量的抛掷物可能会从地面进入通道内,并直接堆积在防护密闭门外,从而影响防护密闭门的开启。现行规范规定,乙类人防工程和核5级、核6级以及核6B级的甲类人防工程,其室外出入口不宜采用直通式;核4级、核4B级的甲类人防工程,其室外出入口不得采用直通式。

图片

4-17 直通式出入口示意图

图片图片

         平面图

4-18 单向式出入口示意图


2、单向式出入口(亦称拐弯式):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有90°左右转折,而从一侧通至地表的称为单向式出入口,如图4-18所示。单向式出入口结构形式简单,人员出入较方便,同时可以避免直通式出入口的诸多缺点,但大型设备进出不便,其造价也略高于直通式。人防工程经常采用此种出入口形式。

图片

                       平面图

1-1

4-19 穿廊式出入口

3、穿廊式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在水平方向上有90°左右转折,而从两侧通至地表的称为穿廊式出入口,如图4-19所示。穿廊式出入口进出较方便,且不宜被堵塞,并对防早期核辐射、防热辐射均有利。由于核武器冲击波平行而过可避反射的特性,因此设置在穿廊式出入口通道内的防护密闭门上的冲击波压力较小;同时位于地面的敞开段在形式上是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因此其防常规武器以及防堵塞能力较高。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结构形式复杂,造价较高,一般用于高抗力的人防工程之中。

4、垂直式出入口:小型垂直式出入口主要是指结合通风竖井设置的应急出入口,如图4-20所示。竖井式出入口占地面积小,造价低,防护密闭门上受到的荷载小,防早期核辐射、防热辐射性能好,但进出十分不便,结合应急出入口的竖井平面净尺寸不宜小于1.0mx1.0m,并应设置爬梯。

图片

图片


03
三、出入口的数量
图片


图片

   出入口的数量对工程的使用、防护性能以及造价影响较大。出入口数量增多,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同时可以提高工程出入口对常规武器的防护能力;但出入口数量过多,将会影响工程对核冲击波、毒剂等的防护,使防护设施与设备增多,同时增加了非使用性面积,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确定出入口数量时,应考虑工程的使用性质、规模及容量,以及地面建筑和人员分布情况。通常要求人防工程内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两个出入口,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

      某些特殊工程,为确保战时装备掩蔽部、人防大型物资库(指掩蔽面积大于6000㎡的物资库)和中心医院、急救医院使用的可靠性,要求工程宜分别设置两个室外出入口,同时为了尽量避免一枚炸弹同时破坏两个出入口,要求两个出入口设置在不同方向,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保持最大距离。

考虑到某些工程地面环境设置大量出入口有困难时,在满足下列条件下,工程两相邻防护单元可在防护密闭门外共设一个直通地面的出入口,如图4-21所示。当相邻防护单元的抗力等级不同时,共设的室外出入口应按高抗力要求设计。

图片


04四、出入口防冲击波措施
图片

     为了防止核武器或常规武器爆炸冲击波通过出入口,破坏整个工程和伤害人员,一方面保证出入口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应阻止冲击波从口部进入工程内部。人防工程防止冲击波进入工程内部的基本措施是设置防护密闭门(防护门),在冲击波到来之前,关闭防护密闭门(防护门),将冲击波阻挡在工程外面。防护密闭门(防护门)应向外开启。

     确定作用在出入口防护密闭门(防护门)上的冲击波超压是选用或设计防护密闭门的重要依据。从冲击波作用机理及人防工程防护原理知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在防护门上的冲击波超压,一般大于地面冲击波超压。一般情况下,作用防护密闭门(防护门)上的冲击波荷载,应根据冲击波的方向和大小、环境条件、出入口形式以及人防门的位置,由计算确定。为了设计方便,《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针对各种形式,出入口通道长度等因素,分别按照抗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等级,直接给出了防护密闭门(防护门)的抗冲击波超压值。虽然这些给定的值比较粗略和保守,但基本反映了常规武器或核武器冲击波作用在防护密闭门(防护门)上压力值的一般规律,设计时可直接选用。有时为了设计工作简单,也有在设计任务书中直接给出作用在第一道防护密闭门上冲击波超压值,如ΔPm=0.3Mpa。

1、防常规武器冲击波

    按照防常规武器冲击波,人防工程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取值应符合表4-2的规定。

表4-2 乙类人防工程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设计压力值(Mpa)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常5级

常6级

室外出入口

直通式

通道长度≤15(m)

0.30

0.15

通道长度>15(m)

0.20

0.10

单向式、穿廊式、竖井式、楼梯式

室内出入口

表4-2的通道长度是指直通式、单向式、穿廊式出入口按有掩盖段通道中心线在平面上投影的折线长计;多跑楼梯按自梯段起始点至防护密闭门的各梯段(及休息平台)中心线的折线长计;竖井式出入口按竖井高加水平通道中心线的折线长计。

2、防核武器冲击波

按照防核武器冲击波,人防工程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取值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3 甲类人防工程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设计压力值(Mpa)

防核武器抗力等级

核4级

核4B级

核5级

核6级

核6B级

室外出入口

直通式、单向式

0.90

0.60

0.30

0.15

0.10

竖井式、穿廊式、楼梯式

0.60

0.40

室内出入口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设置取决于人防工程的类别和出入口的功能。人防门的设置应符合表4-4中的数量规定,并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允许染毒的汽车库、柴油发电机室等配套工程的各出入口均可只设一道防护密闭门,其余出入口均按设一道防护密闭门和一道密闭门。

表4-4 出入口人防门设置数量

类别

工程类型

医疗救护工程、

专业队队员掩蔽工程、

一等人员掩蔽工程、

生产车间、食品站

二等人员掩蔽工

程、

电站控制室、

物资库、区域供水

专业队装备掩蔽

部、

汽车库、

电站发电机房

主要出入口

次要出入口

防护密闭门

1

1

1

1

密闭门

2

1

1

0

图片



05五、出入口防毒剂(放生化)
图片

     化学毒剂、细菌和放射性沾染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各种孔口(包括缝隙)进入工程内部杀伤人员,因此,工程对它们的防护原理基本是相同的。根据工程出入口的使用要求及工程的防化等级,通常采用密闭门(包括防护密闭门)、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等防护设施。

     密闭门是出入口的主要防毒设施,一般人防工程的第一道门为具有防冲击波和防毒双重作用的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设置取决于人防工程的类别和出入口的功能。

     按照现行规范,人防工程的战时出入口应按表4-5的规定,设置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和简易洗消设施。

图片

     表4-5中的“其他口”包括战时的次要出入口、备用出入口和与非防护地下建筑的连通口等。

     其中,防毒通道、洗消间或简易洗消设施是为保障在室外染毒情况下,人员能够进出人防工程而设置的,因此这些设施只能设置在工程战时主要出入口处。

对于在遭受化学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放射性沾染)袭击的人防工程,经一段时间之后,在室外染毒浓度下降到容许浓度时,需要对主要出入口通道进行冲洗,因此,在工程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井或通道内,需设置洗消污水集水坑,以便存放洗消污水。由于战时电源没有保证,故集水坑内的污水,可按使用手摇泵排水(或移动式电动排水设备)设计,如图4-22所示。坑深不宜小于0.6m,容积不宜小于0.5㎡。若平时使用时也设置有集水坑(如平时地下停车库)时,战时洗消污水集水坑可合并设置。

图片

图片


06
六、出入口防早期核辐射
图片

     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的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和中子流。它具有穿透力强,能发生散射和作用时间短等特点。穿透力强,就是说早期核辐射能穿透较厚的物质层,能够穿透人体内部造成伤害。但是,早期核辐射在传播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物质的削弱作用。能发生散射,就是说早期核辐射刚射出时基本上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它在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时与其分子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即发生散射。由于这种散射作用,工程孔口即使不对向爆心,也会有早期核辐射散射进来。

     根据早期核核辐射特点,人防工程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保证有足够的防护层(包括自然防护层和结构厚度),二是防止过大剂量从孔口散射进去。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实际上还包括防热辐射和防城市火灾。由于辐射的防护与建筑设计属于不同的学科,因此,为便于土建专业的设计人员掌握,我们只提出满足人防工程出入口相关早期核辐射防护设计的有关要求,如结构厚度、通道长度以及通道做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其防护原理不加深入研究。甲类人防工程的剂量设计(以下简称剂量限值)应按表4-6确定。

图片

注:Gy为人员吸收放射性剂量的计量单位,称戈瑞。

1、室外出入口通道长度

    不同抗力等级的人防工程,对应的早期核辐射室外地面剂量也不同,因此抗力等级不同的人防工程,其室外出入口的做法和长度要求也不同。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图片

   (1)无论什么级别的人防工程,考虑到工程安全性,特别是常规武器的作用,要求其室外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长度(其长度可按防护密闭门以外有防护顶盖段通道中心线的水平投影的折线长计,对于楼梯式、竖井式出入口可计入自室外地平面至防护密闭门洞口高1/2处的竖向距离,如图4-23所示)不得小于5.0m。

   (2)核4级、核4B级的甲类人防工程不得采用单向式出入口,因此室外出入口采用单向式、穿廊式、楼梯式和竖井式的核4级、核4B级、核5级的甲类人防工程,当其室外出入口通道净宽不大于2.0m时,其通道最小长度应满足表4-7的要求;而核5级的甲类人防工程采用直通式出入口时,其通道最小长度应满足表4-8的要求。

图片

2、附壁式室外出入口通道长度

    附壁式室外出入口是人防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室外出入口方式,如图4-24所示。现行规范对于人防工程室内出入口早期核辐射防护的具体要求如下:

图片

   (1)考虑到常规武器作用,附壁式室外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长度(其长度可按防护密闭门以外有防护顶盖段通道中心线的水平投影的折线长计)不得小于5.0m。

   (2)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附壁式室外出入口的自防护密闭门至最后一道密闭门之间通道最小长度(亦称内通道),可按建筑需要确定;战时有人员停留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附壁式室外出入口的内通道最小长度应满足表4-9的要求。

图片


07七、出入口防倒塌
图片

     核武器爆炸所造成的地面建筑破坏范围很大,因此城市中的人防工程应重视地面建筑倒塌的影响。作为直通地面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其口部建筑的设置方式与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与地面建筑相关联的倒塌范围值。倒塌范围的取值主要依据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和地面建筑的结构形式。

     在冲击波作用下地面建筑物是否倒塌主要取决于核武器冲击波超压值的大小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在相对较低的地面冲击波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形式的地面建筑不致造成倒塌,但其填充墙体可能会出现局部塌落现象。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和整体性,即使命中一两枚常规武器,整个建筑物也不会彻底倒塌。如在相关人防工程的设计规范中,倒塌范围值设定为5.0m,而地面建筑外墙为剪力墙结构时,可不考虑其倒塌影响。而对砌体结构形式的地面建筑,从安全考虑,不管是否属抗震型结构均考虑一定的倒塌范围值。现行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的倒塌范围取值按表4-10确定。

图片

     表4-10中的“建筑高度”是指室外地面至地面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部的高度。如图4-25 所示。另外,在考虑倒塌范围时,地面建筑不仅指防空地下室的上部建筑,而且还应包括出入口敞开段周围相邻的所有地面建筑物。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2022 山东聚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备案号:备案号:鲁ICP备2022025202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923号 技术支持:极速互联